个主要的时期:
\n
一、有教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佛陀灭度以后到佛陀灭度六百年,这个阶段叫做“有教”,有是空有的有。这个有教主要是以小乘的部派佛教为主,小乘的部派佛教依止《阿含经》和《阿毗达摩论》,建立了我空、法有的思想。说这个补特伽罗,有情众生的“我”是不可得的;但是这一切法,不管是生死的杂染法,不管是涅槃的清净法,都是真实有。既然生死和涅槃的法都真实有,那就互相的对立。换句话说,当你在生死流转的时候,你就不可能趋向涅槃;当你在涅槃的时候,你就不可能来到生死的世界度化众生。这样的教法就使令修行人从生死趋向于涅槃,但是他就永远不能够来到人间度化众生了,就是只能够成就自利的功德,因此这个教法就有所不足。这是第一个时期的所谓的有教——我空法有的一个小乘的部派思想。
\n
二、空教时期:第二个时期,在佛陀灭度六百年到九百年,有三百年的时间,这个时候龙树菩萨的出世,他以《大般若经》为主,弘传一切法因缘生,无自性,所以一切法的本性都毕竟空,以一切法毕竟空为佛法的究竟义。那么这样子的好处,就是一切法是因缘所生,它的自性都是毕竟空,就把这个生死、涅槃的对立给消灭掉。为什么?从本性来观察,生死也是因缘有,涅槃也是因缘有,所以生死、涅槃是等空花。这样子就能够挽救在有部,部派佛教执著有的一种偏差,就把这个生死跟涅槃的对立的情况给消灭掉了。但是相对的,因为它以一切法毕竟空为究竟,对于菩萨道的三大阿僧祇劫的积功累德,所成就的佛菩萨的依正庄严,就没有很详细的加以介绍。
\n
三、中道时期:因此到了第三个时期,就是佛陀灭度九百年以后无著菩萨的出世,为了这个时候的教法有一点偏空的过患,就依止《解深密经》,还有《瑜伽师地论》,建立了大乘唯识的教法。这个大乘唯识的教法,主要是以阿赖耶识受熏。阿赖耶识是我们生命一个很微细的流动的心识,这心识它能够接受我们每一个人身口意三业的熏习。
\n
比如说我们今天,身去礼拜阿弥陀佛,口去称念阿弥陀佛,意业观想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样子的身口意的造作,就在阿赖耶识创造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引导我们趋向于阿弥陀佛国土,就产生一种善的功能。反过来当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