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净界法师主讲
\n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阿弥陀佛,好,请放掌。
\n
学人这次很高兴有这个因缘,来跟大家共同学习《唯识三十颂》。再讲这个颂的本文之前,我想先扼要地说明我们学习《唯识三十颂》的一个宗旨。这个宗旨呢,我们以佛法在印度弘传的一个情况来加以说明。
\n
首先我们讲到佛陀在世的时候,佛陀的弘法是所谓的“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换句话说,站在佛陀的角度,佛是以一音来演说法。这个“一”就是平等无差别的意思。佛陀是以平等的大悲心流露出种种的教法。站在众生的角度来说,“众生随类各得解”。由于众生的根机有大小的不同,因此对于佛法的领受就有浅深的差别。比如说他是大乘的根性,就能够领受到大乘的教法;他是小乘的根性,就领受到小乘的教法。而这样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各人的根机因缘。
\n
这样的观念,在《法华经》佛陀讲出一个譬喻,“一雨普润,三草二木,各得生长”。说佛陀说法就像下雨一样,这个下雨,雨水是平等一味的雨水。那个雨水打到地上,不管东边的雨水,南边的雨水,西边、北边的雨水,都是平等一味的,都是无差别的。但是雨水来到了大地的时候,由于这个三草二木,这个树木有大的树木,有小的树木,这个大的树木它吸收的雨水多,生长得快;小的树木它吸的雨水少,生长得慢。因此这个草木得到雨水的成分,就有所差别。而这样的差别并不是雨水本身有问题,而是草木本身它有大小的不同。
\n
从《法华经》的观念,我们可以理解到,佛在世的时候教法的弘传,是大乘、小乘共同进行的。就是说你是大乘的根性,你听到佛陀一切时讲大乘法;你是小乘的根性,你听到佛陀一切时讲小乘法。就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这是佛陀在世的一个弘法的情况,是这样子。
\n
那么等到佛陀灭度以后,由于佛弟子根机的不同,因此对于教法的偏重就各有不同。那么这当中,唯识的学派根据《解深密经》,就把佛陀灭度以后,这个教法的弘传分成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