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佛法的真理是要我们去随顺的,这个既然是一个无为理性,当然它是无形无相。但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们心中捏造一个相貌出来,那又变成一个有为法,那变成又是一个生灭法,所以佛陀害怕我们,佛陀在讲真理的时候,讲到真如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自性执,变成一个大我的思想。所以佛陀只好说是胜义无性,佛法的真理,来破除我们对真理的执取,这个胜义无性是这样安立起来。
\n
既三无性,但依三性假立,三性皆不离识,无性又岂离识哉?!
\n
这个地方我们解释一下,这个三性的差别。我想诸位以后可能会研究中观,这个中观学派在正法时代,龙树菩萨正法、像法时代的中观学派跟唯识学的思想是,中观、瑜伽是印度两大教派,它们两个是互相融通的,到末了的时候,这当中就有一些知见的差别。
\n
我在这个地方先说明一下,诸位可能会看到这样的差别,中观学派对于唯识学安立依他起性,是非常有意见。依他起性当然主要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唯识学是说这个生命体,除了这个粗浅的前六识以外,应该有一个微细的心识,叫阿赖耶,说是“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就是生命的本质,一定有一个阿赖耶识的受薰持种,才能够建立生死的流转,也才能够建立涅槃的证得,假设没有第八识的依他起性,这些流转跟涅槃的这些染净因果就不能建立起来。
\n
当然中观的学者是认为说,他的意思就是说这阿赖耶识就是自性执,自相有,那这一点对唯识学是误会。
\n
唯识学它认为一切法是阿赖耶识所变现,但是他也明白地说明阿赖耶识本身是受薰的。外道的神我,说神我变现的万法,这个能变现的神我是不生不灭的,不管你造了罪业,你这个神我还是一样的,不管你造了善业,你这个神我也是不能变化的,这是一种常见,这是不合理的,应该破斥的。但是唯识学讲阿赖耶识,它本身跟前七转识是互为因缘,它今天的种子变现了前七转识,一期人的身心世界,或者是诸天的身心世界,而这个前七转识的互相造作,又影响了第八识里面的功能,所以它这个能变现的阿赖耶识并没有讲它是一个常一不变的我。没有这样子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