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购兼沧先看目标公司的资产质量场地位以及发展前景等相对静态的价值,在一些证券市场尚不发达、公司上市实行额度管理的条件下,收购兼并行为更多的是看中目标公司的壳、目标公司的股票能够挂牌上市交易的资格,而对其资产质量和经营业绩都不太重视,买下这个壳就拥有了壳公司的直接融资、增资配股等垄断性权力。
一个企业集团,只要有了一家上市公司,就有了进入资本市场的渠道,就有了进行资本经营的支点,因而借壳的直接动机是取得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将自己的优良资产注入到壳公司中去,借壳方从此就走向了资本市场,还可以通过增发a股或增资配股壮大自己的资本实力。
借壳是一种市场优化行为,因为市场为“壳”找到了“核。”但是大家也知道,其实这一过程中不乏炒作因素,一些借壳公司并无实质性重组方案,一些经营困难的壳公司明显地不可能给控股对象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那么借壳公司的真正动机就可想而知了,不外乎转手获利。
李泽楷成功的借壳上市,使“数码港”的科技股成为令投资者最感兴趣的一只股票。当然,投资者们不会仅仅为246亿元的地产项目心动,真正的热点是香港数码港的发展权。尽管此项权利今年7月才由港府正式批出,而此次新发的股票也是8才正式入市流通,但市场人士一般估计,这项至2003年方有实际利润产生的项目至少可为该公司带来60港元的收益。
地产一直是李氏家族的拿手好戏,而股市拥更为看重的则是盈科集团的高科技包装。
佰股连续大幅攀升,首当其冲者均为“高科技概念股t媒体评论员挖苦香港人“高科技不搞,科技股乱炒。”
李泽楷恰是拿捏此一机会,利用投资者对数码港的憧憬一举借壳上市。当然,盈科手中确实握有一批高科技项目,包括与英特尔对半投资合作的网上互动电视项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