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称,该项目曾被美国投资银行估价为200港元。而盈科与微软合作发展项目的消息亦甚嚣尘上,市场一直预期盈科集团将于时间成熟时在上市公司注入上述项目。
香港政府与李泽楷估计“数码港”可以赚到86亿,把计划交给“得信佳”之后,公司的市值竟增加到600。
其次是李泽楷借壳的布局手法缜密,把地产演化为高科技,再把股票筹码锁死后,以反利益输送制造大利益,使得股票狂飙。即使是李泽楷的父亲李嘉诚也对其大泼冷水,指出“得信佳”在市场上还没有流通的量,极不正常。市场对“高科技概念股”的追捧,令盈科集团一连串尚未兑现的项目变成股市上大肆炒作的题材,使得今天的李泽楷日赚30亿。
这虽然反映了香港金融界的浮躁,也看出了李泽楷的身上流露出李氏家族独有的商人的气质。可以说,小超人这次将一些物业(主要是北京盈科中心)及香港数码港的未来收益权,注入选好的“壳公司”得信佳公司,实际上只是向得信佳公司注入数码港概念。
作为回报,则换取了得信佳公司大量发行的新股的所有权,盈科公司因此成为得信佳公司的控股股东,得信佳公司复牌上市交易当日,开市仅仅5钟,股价便向上狂升22,从0136元迅速飚升至3225,这使得“小超人”在这5钟内创造了近千亿港元的财富神话。
当时各家报刊纷纷报道此消息,证券时报版大写特写,香港本周上演高科技概念股神话:李泽楷日赚300。在不费分文借壳上市后,首日为公司录得帐面盈利379亿港元,自己的身家亦暴涨至5046亿港元,而这家企业至今还未有利润产生。
作为香港首富李嘉城的二公子,这是他第二度引起广泛关注。199年,出道不久的李泽楷将处于渐渐亏损状态下的卫星电视转售于传媒巨子默多克旗下,一次性获利52亿港元。正是利用这笔资金,李不仅创建了盈科拓展集团且分拆至新加坡上市,更使该公司在本周一跃成为香港第11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