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就在此时,李泽楷的盈科拓展集团乘虚而入,在5间以24亿6000万港元的价格,将香港和中国的房地产出售给得信佳集团,换取这家电讯配备制造商的四分之三控制权。
炒卖科技股浪潮马上席卷香港股市,加上李家的金字招牌,得信佳一恢复交易,就立即成为香港市场的炒作对象。当时许多股友根本不问价买盘,仅求买得股份,狂热程度足以媲美昔日红筹股。
得信佳在暂停交易前,股价只0136元,在李泽楷从黄鸿年手中买下得信佳。股票恢复交易时立即猛涨超过20倍,一度达到322元,闭市时上涨169港元,为183元,相等于截至1998底经审核净资产值的234,本益比更高达1400倍。
至于李泽楷旗下的盈科集团在复盘第一天,帐面升483亿港元(约100新元),黄鸿年旗下的中策集团自然也沾了盈科之光。
中策集团将得信佳出售给盈科之后,持有得信49%的股权,成本价为022元。股价大升125倍时,帐面盈利高达27亿8000港元。
随后,盈科拓展把得信佳改名为盈科数码动力,盈科集团主席李泽楷兼任盈科数码动力的主席,前香港联交所行政总裁袁天凡出任该公司副主席,前电信管理局总监艾维朗出任该公司董事总经理。李泽楷随后网罗各方高手,立即展开各种大出击。
借壳上市是股市术语。一家公司上市,原则上需要5以上的经营实绩,循正式手续在交易所上市,须花费相当的人力、财力和时间。
于是,一些急于上市的公司,通过收购他人的小型上市公司,以实现自己上市的目的。这些小型上市公司被喻为‘空壳‘--资产和营业额都极少,买家无须动用大额资金,有别于一般含义的股市收购战。
有买壳者,就有造壳者--有的集团有意分拆上市,或掏空某上市公司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