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75%股权并握有一批可换股债券。同时,得信佳以每股六角二的价格向市场粉5759亿股新股。
借壳完成后,得信佳更名为‘盈科数码动力有限公司‘。
那么黄鸿年的得信佳又是如何成为李泽楷的盈科呢?
得信佳(tricom)是在1994年上市,每股售价12元,主要的业务是从事销售办公室通信器材、个人通信产品及基建通信系统,以及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援。黄鸿年则是在90年代初淡出新加坡商场,转至香港大展拳脚,入主香港中策集团。
1997年6月间,他通过中策集团全面行使购股权而持有香港上市公司星光电讯(startelecom)国际控股的37%股权,原持有的得信佳的另外37%股权,也因星光电讯的增购股份而持有的得信佳的权益也提高到55%。
由于这两家公司在中文互联网≈机和传呼机方面,在香港和中国的市场占有率都不错,黄鸿年因此十分看好这两家刚加盟中策集团的公司的盈利前景,他充满信心地说:“盈利前景不是好,应该说是很好。”
随着市场的开放和膨胀,电信业被视为明日的增长之星,是个盈利前景大好的行业。善于不断发掘商机的黄鸿年,在这方面显然是有其长期的全盘策略,收购经营这类行业的公司是他全盘策略的重要棋子。
黄鸿年说:“我密切注意这行业的动向和发展已有五年之久,只是中国电信市场的大门还未打开,而且也较难找到适当的收购对象。因此星光电讯和得信佳有意让人参股注入新资金,我马上认为这是个可遇不可求的难得机会。”
不过,在风大雨急的金融危机下,星
和得信佳的业务却宣告出现亏损,黄鸿年的电信业发)而进退两难。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