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痴常以此自比。
\n
张潮道:“一般描绘时代变迁的作品,都是时过境迁以后的回眸。我想做的是,站在今天的支点上,给未来勾勒轮廓。”
\n
于华有些不能确定地问道:“科……科幻?就像你要出版的《原乡》一样吗?”《原乡》在国内虽然还有一周左右才正式发售,但是于华已经在张潮这里拿到样书,先睹为快了。
\n
苏童不满地道:“有好书你也不给我看看。”
\n
于华得意洋洋地道:“谁让是我写的序呢?要保密嘛!你要看去我家里看,恕不外借!”
\n
这时候曹文宣开口道:“你们俩别打岔,听张潮说。”
\n
张潮接着道:“不算是科幻,而是基于现在已经出现的发展趋势,写形形色色不同的人物,站在时代的门槛上的种种选择。
\n
他们向后看,是已成定局的人生;向前看,是不能确定的未来。黎明似乎就在眼前;黎明似乎总在眼前。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的幻梦,可能就是未来几年,或者十几年,人们的日常生活。”
\n
张潮的话让桌上的其他几人都沉默了。
\n
无论是于华、苏童,还是曹文宣、孔磬冬,在文学上都可谓博学多识,但还是很难想象这样一部会是什么样子。
\n
通常来说描写「未来」的,都属于「科幻」这一类型,最大特征就是要彻底改变社会形态——无论是高科技化的赛博朋克未来,还是丧尸爆发、核战结束后的末日未来,都是对现有世界秩序的颠覆。
\n
只有在这种几乎于彻底架空的基础上,作者对社会形态的构想才不会受到现有经验的约束,即使出现了逻辑漏洞,也能用设定与脑补自圆其说。
\n
就像大刘在《三体》当中提出的「黑暗森林理论」,和他构想的三体人到来之前,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