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给下班的人群一点温柔,张潮提议道:“饭点了,咱们先吃饭!”
\n
2007年在福海聚餐,如果不是什么商务宴请,或者特意要高档餐厅,那么自然是去「桥亭活鱼小镇」。
\n
东街口就有一家,张潮也不舍近求远,直接去了那里。四位老师当中,有三位来自江南鱼米之乡,唯一的北方人孔磬冬也是哈尔滨人,也是从小吃莫利炖鱼长大的,所以正合了几人的口味。
\n
这里主要做的就是水煮鱼、酸菜鱼、麻辣鱼以及川湘特色菜,又照顾了不太能吃辣的福海人的口味,所以以香麻为主,辣味为辅,即使口味清淡的人也能勉强接受。
\n
但最有特色的无疑是引入了来自广东中山的「脆肉皖」,肉质不像普通草鱼一样细嫩,反而是q弹紧实,放在2007年,算是十分新鲜的食材,吃得几人大呼过瘾。
\n
等到一锅鱼吃了大半,于华才笑眯眯地问道:“你开始写新作品了?”
\n
其他三人都停下了筷子,不约而同看向张潮。
\n
张潮也是一愣,旋即笑着答道:“什么都瞒不过于老师。确实有想法,但是还没有动笔写,只有一些粗略的场面。”
\n
于华对其他几人道:“我就说他不会无缘无故和我们说这么一大堆伤春悲秋的时代感慨。”
\n
苏童好奇地问道:“这次准备写什么?想写时代变迁?”
\n
张潮先点点头,又摇摇头,道:“是,也不是。”
\n
“哦?说说看。”曹文宣的兴趣也上来了。他是个儿童文学作家,本身对时代性太强的作品不是特别感兴趣——但作者如果是张潮,就另当别论了。
\n
孔磬冬作为正儿八经的现当代文学学者,也催问道:“快说说看。刚治了馋虫,又被你勾起了蠹虫。”蠹(音度),是蛀书的虫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