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过更让张潮感兴趣的,是结合前世观看纪录片的记忆,近距离亲眼见证小野二郎制作寿司的整个过程。
\n
从任何方面考量,寿司都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餐食,起源也是方便市民阶层食用的快餐。一直到二战后,寿司都不算什么高大上的食物。
\n
就是这么一种平民餐食,借助上世纪六十、七十年代日本经济腾飞的势头,竟然逐渐成为了日本高端饮食的一种,可以和怀石、会席等日本传统的“大餐”平起平坐。
\n
如果论客单价,像张潮这一餐3万日元的费用,更是超过了高端的怀石料理。
\n
这不仅要靠对食物的改良——例如从使用腌制、发酵、醋泡的鱼肉,到使用鲜鱼——还要仰赖于其加工、用餐过程仪式化的改造,以及日本文化人不遗余力地吹捧和神秘化。
\n
什么女人不许做寿司,因为体温比男人高一点,会影响醋饭的口味;什么切鱼使用的刀具,必须是本土的玉刚加精碳锻造而成,才不会有铁腥味……
\n
经年累月的宣传下,终于让寿司登堂入室,成为世界范围内都极受欢迎的食物。
\n
张潮看着手里的寿司,心思早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直到小野二郎提醒,他才回过神来,发现旁边的客人已经比他多上了两贯寿司。
\n
张潮一口吃掉手里的鲔鱼大腹寿司,小野二郎才松了口气。
\n
眼前的客人虽然年轻,但是他绝不敢轻视,更别说用糟糕的态度催促甚至呵斥了——那是摆给普通客人的态度,绝不能在贵客面前显露半点。
\n
这个年轻人自己不仅在这几日的电视、报纸上多次看到过,知道他是“气死”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的中国作家,而且今天这个座位,还是东京饮食界中极有地位的大人物亲自给他打电话协调出来的。
\n
能这样“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