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境,使四夷知大宋有囊括四海之志,非偏安一隅之辈!
或曰:汴梁繁华,舍之可惜。
某敢问:是一城之奢华为重,还是万里江山为重?是权贵私产为急,还是兆民安危为急?
陛下以社稷为心,舍近利而谋远图,此乃尧舜之举!
若有人执迷不悟,以私废公,阻挠迁都,便是与天下为敌,与祖宗为敌!
陛下天纵英明,此举早已洞见利弊,谁敢螳臂当车,必为万世所唾!
苏轼虽不才,愿随陛下之后,赴汤蹈火,以成此千秋伟业!」
何执中随后附和道:「陛下决意迁都,已有明谕:「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此等誓言,震古烁今,非圣君不能言也!
以陛下之尊,尚愿以身犯险。
为江山计,我等臣子,食君之禄,受国之恩,岂能畏缩?
若仍有异议者,非不知迁都之利,实乃恋汴梁之私产,惜一己之安逸!
此等心思,非为国家,专为私利,居心叵测,昭然若揭!为国者,当以陛下之心为心,以社稷之重为重。若抗旨阻挠,便是负君负国,何配为大宋之臣?
迁都之事,陛下既已立誓,便是天命所归。谁敢逆之?必诛无赦!」
宰相丶宰执纷纷表态,而且各个态度强硬,压得那些不愿意迁都的大臣,一时之间不敢提出异议。
见此,蔡京趁热打铁,以朝廷的名义,开始颁布准备迁都的命令,命户部立即招募匠人丶民夫,工部更是直接在工部侍郎李诫的率领下前往燕京设计新的都城和皇宫,同时,派人寻找原材料最好的地区,兴建水泥厂丶钢材厂丶砖厂,为新都提供建材……
随着迁都的命令下达,汴梁城恰似被抽去梁柱的楼阁,一日日显出颓势来。
往日里寸土寸金的御街两侧丶金明池畔,旬月间便跌去三成。
那些倚仗祖产占地千亩的勋贵世家,名下财产日日缩水。
昔日千金求购的临街铺面,如今挂出半价,仍无人问津。
有那急着脱手的,甚至愿以原价三成贱卖,只求换些现银周转,却只见牙人摇头,道是:「燕京那边刚划了新坊区,谁还肯把钱砸在这过气之地?」
曾有宰相府邻的宅院,年前还能值万贯,如今富户们盘算着迁都后「空宅无人守,盗患必生」,竟跌至三千贯仍难出手。
更有那商铺云集的樊楼一带,绸缎铺丶酒楼丶金银铺的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