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住不上呢!
对于这些人来说,平白多一份朝廷给的恩赏赐物,这当然是好的,说不定这就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了。
看着时辰还不晚,杨段干脆就和同批进著作监的未来同僚们去了户部领东西。
最后领到的东西还不少——年节下,总共有十二两绵,一匹绸,两匹布,二两盐,两大篓炭,一石米。
虽然是因为过年,才一次性有这么多恩赏赐物的,但这也能看出燕国是蒸蒸日上的。若不是蒸蒸日上,哪有心思给底层官吏也搞额外的补贴。
“老爷,这米是陈米,炭也不好...”随从而来的小厮看了一眼,说了情况。
杨段也看了看,发现东西是不好,但米没有发霉、不干净,炭也只是质次了一些。便道:“这也算不错了,老大国家,发到最底下的人了,能有这般,不知要费多少力...这米炭家中是不用的,去街上叫店铺折了罢。”
小厮应了,立刻就去大街上寻米铺、炭铺,将领来的米炭直接折成钱。
钱也不多,但杨段还是回去特意拿给周氏看了,笑说道:“未想年前还有这般入账,夫人寻个竹桶来,我要积下来。”
“我近日颇认得了些朋友,这些人都有学问,只是囊中羞涩,一家子在洛阳落脚后便难过了...他们教了我过日子的法子。”杨段炫耀给周氏看。
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将每个月的收入分成数份,其中一份给老婆维持家里基础用度,另一份是三贯,平均到每一天就是一百钱,这是每天的生活开支(最大头是食物),每天不能花超一百钱——他们到底是士大夫,再穷也是有底线的,不是真穷到底掉。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