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财政状况日益困窘,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进行变法,这就是“熙宁变法”。
司马光坚持自己的观点,当他发现改革可能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灾难时,他开始用激烈的言辞弹劾王安石。作为好朋友,他三次给王安石写信,劝王安石不可“用心太过,自信太厚”,借此“以尽益友之忠”。
王安石在与宋神宗的谈话中,力排司马光的非议,但对这位好友,又“赐之诲笔,存慰温厚”。眼见无法改变局面,又与王安石因变法之事绝交,司马光坚持辞去了枢密副使的职务,离开权力中心,来到当时的文化中心洛阳专心修史。
虽然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关系破裂,但两人互相保持着对对方人格的敬重。一个反对新法的官员死后,司马光为其作墓志铭,其中有讽刺变法的话。有好事者将这个墓志铭献给王安石,以为后者会迁怒于司马光。不料,王安石却将铭文挂在墙上,向其门下士赞曰:“君实之文,西汉之文也。”而司马光在洛阳记述宋朝历史时,也能对王安石做客观评价。
王安石变法志在清除社会积弊,但是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更主要的是,新法在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反对。几年之后,王安石被自己最亲信的助手出卖,接着,又遭遇了家庭的变故。他毅然捧还相印,归隐江宁谢家墩。
不久,司马光被重新起用。他将新法改革措施一一废除。新法遭到重大挫折的消息,加剧了王安石背上的疮毒,使他倏然而逝。
司马光得知王安石逝世的消息后,深为悲憾,他写道:“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不幸介甫谢世,反复之徒必诋毁百端。光意以谓朝廷宜优加厚礼,以振起浮薄之风!”根据司马光的建议,王安石被追赠正一品荣衔——太傅。
司马光和王安石有争论,但出发点都是好的,那就是希望国家繁荣昌盛。遇上原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