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的分歧,两人各持己见,但仅限于就事论事,并没有引发个人恩怨,这一点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 该妥协时就妥协
在社会上生存,要学会妥协。有些时候,即使你占理,也未必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公平。遇到这种情况时,有的人认死理,觉得“不蒸馒头也得争口气”,要是息事宁人的话,就跟吃了哑巴亏一样,太憋屈了,所以,为了争那口气,不管付出什么代价,也要跟人死磕到底。可是,这样做往往会得不偿失啊!
刘墉讲过这样一件事:
他有个华人朋友是做医生的,在美国开了三家医院。这个朋友生性倔强,每当被病人状告时,他如果自认有理,就绝不妥协,结果差点儿搞得倾家荡产。
有一次,一个女人咳嗽严重,没约到自己的家庭医师,临时跑去找这位医生急诊。医生拍了x光后发现,病人的肺部有阴影,最初诊断为肺炎。开了药以后,医生和病人约好隔一周之后复诊。第二次拍x光之后,病人的情况明显好转。
医生和病人再次约定复诊时间,可这一次,到了约定的时间,病人没有来。医生以为她已经康复了,就没在意。想不到,那个病人在半年后诊断出脑瘤,去世了。后来,病人家属把医生告上了法庭。医生在庭上为自己辩解,说那个女人是临时来急诊的,原来并不是自己的病人,而且两人已经约好复诊时间了,可病人自己爽约,所以病人的死并不是他的责任。
法官说:“你最好合作,签字和解走人,赔的又不是你的钱,是保险公司的钱,这是我们美国人处理事情的方法。”
法官的意思很明显,既然医生投了保险,遇到病人状告,完全可以让保险公司出面赔钱解决,没必要非得争论谁对谁错。可医生坚持自己没错,一定要把官司打到底,结果原本可以用50万解决的事,最后却花了91万。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