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此,林肯总统处罚了这个军官,并告诫他说:“跟人争论,就像跟狗抢路一样,与其冒着被狗咬的危险而争抢,何不把路让出来呢?如果被狗咬了,就算把它杀掉,也治不好伤口。但凡成功之人,都不会偏执于己见。总和别人争执,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这是一种人格上的欠缺。”
在原则问题上争论是有必要的,也是应该的。争论时,出言不逊、得理不饶人是绝对不可取的态度。不过既然是争论,绝对不刺伤对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双方要有容人的雅量,不要因为争论而心生芥蒂。
司马光与王安石交往数十年,他自认为和王安石是益友。在他们各自的文集中,至今仍保留着许多互相赞赏的诗赋。王安石与司马光友谊的顶点是在他们共同担任官职——皇帝文学侍从的时期。起初,两人因性情相投,来往十分密切,就连租房子,王安石都要和司马光做邻居。然而,不久之后,两人因各持不同的政见,渐渐产生了分歧。
1067年,宋神宗继位。在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上,王安石与司马光第一次发生争论。当时,王安石与司马光已先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王安石第一次没有推辞,接受了任命,而司马光则是在皇帝下令不许推辞的情况下接受任命的。
王安石认为,国家财政状况确实不好,但这并不是当务之急,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善于理财的能人。
司马光则认为,所谓善于理财的能人,用的方法不过是巧立名目,增加百姓的赋税而已。
王安石说:“不然,善于理财的人,能够在不增加赋税的情况下,使国库充盈起来。”
司马光不以为然,说道:“天下哪里有这个道理?天地所生的钱财万物,不在民,就在官。从老百姓那里巧取豪夺,比增加赋税的办法更恶劣。当年,桑弘羊之流巧舌如簧,蒙骗汉武帝时,用的就是这套说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