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
“\ue20d尝不卜”郊何以卜?(\ue20d比\ue20e为大,尝比四时祭为大,故据之。)
[疏]“\ue20d尝不卜”解云:即僖八年“秋,七月,\ue20d于太庙”;桓十四年八月“乙亥,尝”之类,皆不见卜筮之文,故言此。“\ue20d比\ue20e为大”解云:\ue20d之与\ue20e虽皆大祭,但\ue20d及功臣,于\ue20e则否,故以\ue20d为大,是以文二年“大事于大庙”之下,传云“五年而再殷祭”彼注云“谓三年\ue20e,五年\ue20d。\ue20d所以异于\ue20e者,功臣皆祭也。\ue20e,犹合也。\ue20d,犹谛也,审谛无所遗失”盘庚曰:“兹予大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义亦通于此也。注“尝比四时祭为大”解云:以此传配\ue20d,\ue20d既大于\ue20e,则知尝大于四时,且尝是秋成,万物荐馨,故以为盛也。
卜郊,非礼也。(礼,天子不卜郊。)
[疏]注“礼天”至“卜郊”解云:欲道天子之郊,以其常事,故不须卜。鲁郊非礼,是以卜之,异于\ue20d尝耳。
卜郊何以非礼?(据上言三卜礼。)
[疏]“卜郊何以非礼”解云:弟子之意,以为上言三卜是礼,何言卜郊非礼乎?答者以为由鲁郊非正,故须卜,何妨天子之郊不卜乎。
鲁郊,非礼也。(以鲁郊非礼,故卜尔。昔武王既没,成王幼少,周公居摄,行天子事,制礼作乐,致太平,有王功。周公薨,成王以王礼葬之,命鲁使郊,以彰周公之德,非正故卜,三卜,吉则用之,不吉则免牲。谓之郊者,天人相与交接之意也。不言郊天者,谦不敢斥尊。少,诗照反。太平,音泰。王功,于况反。)
[疏]注“谓之郊”至“意也”解云:何氏以为郊特牲云“于郊故谓之郊”礼记非正典,故不从之。注“不言郊天者”至“尊者”解云:欲道\ue20d于大庙,于庄公武宫之属,皆斥尊言之。若然“乙亥,尝”“己卯,\ue3d1”之属,
', ' ')('\n
文不斥言者,以是时祭于大庙,小于\ue20d故也。
鲁郊何以非礼?(据成公乃不郊恶之。恶之,乌路反,下皆同。)天子祭天,(郊者,所以祭天也。天子所祭,莫重于郊。于南郊者,就阳位也。稿席玄酒,器用陶器匏,大\ue383不\ue4c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9页 / 共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