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同。易,以豉反。)
[疏]“遇者何”解云:欲言冬见,其文曰夏;欲言会聚,又不言会,故执不知问。注“言及者”至“遇也”解云:正以及者,汲汲之文故也。其常遇者,即朝天子罢朝之时,相遇于涂是也。注“遇例时”者。解云:即隐八年“春,宋公、卫侯遇于垂”庄三十年“冬,公及齐侯遇于鲁济”及此之属皆是。而僖十四年“夏,六月,季姬及曾阝子遇于防”书月者,彼注云“甚恶内”是也。
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
秋,\ue3f9帅师会宋公、陈侯、蔡人、卫人伐郑。\ue3f9者何?公子\ue3f9也。(以入桓称公子。)
[疏]“\ue3f9者何”解云:无公子,故执不知问。注“以入桓称公子”解云:即桓三年秋“公子\ue3f9如齐逆女”是也。
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据叔老会郑伯伐许不贬。)
[疏]注“据叔”至“不贬”解云:在襄十六年夏。
与弑公也。(弑者,杀也,臣弑君之辞。以终隐之篇贬,知与弑公也。与弑,音预,下及注同。)
[疏]注“以终隐”至“弑公”解云:即此及十年“夏,\ue3f9帅师会齐人、郑人伐宋”传云“此公子\ue3f9也,何以不称公子?贬。曷为贬?隐之罪人也,故终隐之篇贬也”是也。
其与弑公奈何?公子\ue3f9谄乎隐公,(谄犹佞也。)谓隐公曰:“百姓安子,诸侯说子,盍终为君矣。”隐曰:“吾?否!(否,不也。说,音悦。)吾使\ue24a涂裘,吾将老焉。”(涂裘者,邑名也。将老焉者,将辟桓居之以自终也,故南面之君,势不可复为臣,故云尔。不以成公意者,隐本为桓守国,国邑皆桓之有,不当取以自为也。将辟,音避,今本多即作“辟”字,后不更音。复,扶又反。本为,于伪反,下“自为”、传“吾为”皆同。)
[疏]注“不以成”至“为也”解云:上元年传云“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此传何以不言营涂裘?何以不书成公意也?言隐非正君,直为他守国而已,邑非已有,不当擅取之,取之非,是以不得作成公意解也。
公子\ue3f9恐若其言闻乎桓,于是谓桓曰:“吾为子口隐矣。(口,犹口语相发动也。)
[疏]注“口犹”至“动也”解云:语,读如子语鲁大师之语。
隐曰‘吾不反也’。”桓曰:“然则奈何?”曰:“请作难,(难,兵难也。难,乃旦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