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格物院格物博士耿定向,深入了解过纤夫,这个行当,十三岁开始上工,干到二十五岁就干到头了。”张居正将翻找出来的另外一本杂报,递给了皇帝陛下。
耿定向,原来的南衙国子监祭酒,后来跟着徒弟焦竑一起进了格物院做了社科博士,专门负责各种社会调研,和林辅成不同,耿定向更倾向于了解大明百姓的生活,写了无数本的杂报。
辽东百姓垦荒记事,就是耿定向等人写的。
耿定向在杂报里,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一个纤夫的一生。
纤夫所用的绳索并非麻绳,而是一种名叫纤藤的绳索。
纤夫从三五岁开始就跟着父亲长辈入山伐竹,六岁开始就使用蔑刀,将竹子切割成为篾条,用篾条编织成绳纤索之后,熬煮两天,放在太阳下暴晒,才是纤藤。
十三岁的时候,纤夫开始拉纤,一直到十六岁之前,分文没有,连饭都是糠饭,干草加麦秸碎了,再加点咸鱼碎,就是一天的口粮,而且还要勤快,否则动辄打骂。
有的时候,东家心善会给点黑面馒头,管一顿面条,但多数时候,都只有一张糠饼,两碗水。
十三岁到十六岁的纤夫,都是队上的累赘,一直等到十六岁,才能吃上一顿正经饭。
顺流而下的河船,不需要纤夫,只有逆流而上的河船,才需要纤夫,根据各种船只大小不等,纤夫从三四人到几十人不等,遇到官船,甚至要上千人。
而纤夫一天要拖船六七十里地,这一路上,全都是沙滩、乱石和悬崖,很多纤夫都是光着脚,因为鞋子很容易坏。
只要一眼就能认出纤夫来,因为长时间劳作,纤索勒进肉里,那竹做的纤索,每拉紧一次,那些竹索上的毛刺就会刺进肉里,血淋淋的一片。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