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在数声巨响之中,深埋的要塞被连锅端掉了。
两架测试机在阿富汗呆了50天,执行了100多次飞行任务,包括40次作战飞行,其良好表现得到了苏联上下一致好评,决定大规模量产。其实,量产的速度并不是苏联高层希望的那么快,但阿富汗的战事比苏联预期得更加漫长。到了1984年,3个苏-25中队已经进驻了阿富汗,前后出动超过6万架次,是出勤率最高的飞机之一,曾创下单机一天出动10次的纪录。苏-25以良好的低空机动性、强大的攻击火力和出色的抗打击能力解决了诸多地面部队一筹莫展的困难僵局,而且一共仅损失了23架,损失率仅为其他飞机的5%。
小国挚友
在1985年两伊战争的僵持阶段,伊拉克决定寻找一种能直接加速地面战斗进程的新型攻击机,于是找到了苏-25,在1986年和1987年先后订购了装备2个航空团的飞机。苏-25成为战争中后期伊拉克空军对地进攻的主力。据统计,在大规模战术轰炸期间,伊拉克共实施了1400~1500架次对地攻击任务,苏-25就完成了70%以上。伊拉克飞行员非常喜欢苏-25,称赞说:“法国人的飞机是为阅兵式设计的,而苏联飞机才是为战场设计的。”
除伊拉克外,苏-25还服役于保加利亚、安哥拉、伊朗、埃塞俄比亚、保加利亚等20余个国家,其物美价廉、简单实用的特性颇受小国欢迎,并参加了安哥拉内战、海湾战争、厄立特里亚冲突、卡拉巴赫冲突等多个局部战争,可谓身经百战的“空中老兵”。苏-25先后衍生出了出口型、双座教练型、教练战斗型、拖靶型、反坦克型等多种不同改型,产量超过1000架,可谓“人丁兴旺”,家族庞大,直到21世纪还在升级改进中。
苏-25是近半个世纪唯一一款可以与a-10对抗的王牌对地攻击机。苏联解体后,苏-25与苏-27、米格-29等战机作为主力机型得以保留,但现代局部战争环境决定了专用对地攻击机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的结局,因此苏-25很可能与a-10一起,成为对地攻击机的绝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6页 /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