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为人熟知的事件了,它既因将美国卷入二战而成为战争的重要分水岭,也因其复杂的战略目的和战术方法而为后人留下无尽的经验、教训和遐想。这次改写历史的轰炸主角便是日本99式舰载俯冲轰炸机(简称99舰爆)和97式海军舰载鱼雷/水平轰炸机(简称97舰攻),两者都是日本海军享有盛名的主力轰炸机。
先进的舰载攻击机
日本由于地理条件、战略思想的诸多原因,对海军发展异常重视,其二战期间的舰载机型多表现出不输于陆基飞机的超群性能。
99舰爆,盟军代号瓦尔,由日本爱知航空机会社在德国亨克尔公司的帮助下,以he-70轻型轰炸机为基础改进而来,1939年被日本海军正式列为航母的主力舰载俯冲轰炸机,各型产量约1500架。
99舰爆长10.2米,高3.8米,宽14.4米,配有一挺可旋转机枪和一对固定机枪,机身下可以悬挂250千克炸弹,两翼可以各挂60千克炸弹,火力强大。该机采用先进的应力铝蒙皮、固定起落架和减阻整流罩,机翼上装有俯冲减速板,因此具有较好的俯冲稳定性,可从4000米高空以70度~90度大角度向下俯冲,将垂直俯冲速度控制在444千米/小时以内,至450米高度后投弹拉起,投弹命中率超过80%,综合性能在当时的轰炸机中堪称一流。
97舰攻,盟军称为凯特,由三菱重工和中岛飞机公司两个厂家生产。由于在竞标过程中两者不相上下,因此,日本军方于1937年决定同时采用,由实战检验性能。但中岛公司最终占了上风,旗下97舰攻各型共生产了1300余架。
97舰攻长10.3米,高4.8米,翼展15.5米,可挂载鱼雷、穿甲弹、炸弹等,最大载弹量约1吨,既可在3000~4000米的高空担任水平轰炸任务,也可在100米高度向1000~1500米的目标投放鱼雷,被认为是非常成功和实用的第一代舰载攻击机。该机吸纳了欧美先进的飞机制造技术,是日本率先采用可收放式起落架、可折叠机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