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美国东西两条海岸线的防御任务。美国各大飞机公司摩拳擦掌,其中波音公司的四发设计在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1935年7月,样机在试飞时获得了一致好评。《西雅图时报》记者理查德威廉联在报道中称该机为“空中堡垒”,随后,这个名字便被波音公司正式采用。在此之后的几年间,美国一边小规模生产,一边进行改进,直到1941年9月b-17e首次试飞成功,该机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装备部队。
全副武装的巨型弹药库
b-17长22.8米,高5.8米,翼展31.6米。该机机翼下吊挂4台空冷星形活塞发动机,是人类第一架大规模生产和使用的全金属四发轰炸机。虽然一战期间俄国的“伊里亚穆罗梅茨”轰炸机也装备4台发动机,但由于技术限制,此后的轰炸机多为双发,少数为三发,甚至美军的招标书上也偏好双发,但大胆的四发设计为b-17提供了强劲动力,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最高载弹量8吨,远远超出同时代其他轰炸机。
b-17升限达1万米,时速约480千米,甚至超过了同时代很多战斗机。其最大航程接近5500千米,超过了德国、日本等国主力轰炸机的2倍,能以最大载荷轻松地从英国飞到的本土实施轰炸。此外,b-17是世界上最先采用增压座舱的飞机之一,使乘员可以在相对舒适的驾驶环境中完成数小时的飞行,大大提升了作战人员的士气和状态。
为了充分满足对高空远程战略轰炸的实际需要,b-17率先装备了雷达瞄准具诺顿轰炸仪。该设备利用机械式计算机与陀螺仪,快速、精确地计算飞机航速、炸弹投放时间与位置。后来的b-17投弹瞄准具还与自动驾驶仪相联,在轰炸时控制飞机,保持稳定的航向与航速,从而使b-17不仅可以在夜间和云层上进行高空轰炸,还可达到俯冲轰炸的精确度。今天看来,这不过就是一种原始的弹道计算机,无法与后来的精确制导武器相提并论,但在当时,已经构成相当威力。因此,诺顿轰炸仪在被作为美军高级机密,起飞前由帆布包裹着送到飞机上,着陆后即刻拆除,拆装过程都要有武装卫兵的监督,机组人员被俘前也需要将诺顿轰炸仪破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5页 / 共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