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法我觉得稍微有点理想化了,杨行密是个人他不是神,他做出一个影响很大的决定也是需要考虑很多东西的。
在当时占据了淮南之后,他的地盘上就爆发了叛乱,他刚刚平定了叛乱就生病了,而他对于中原的朱温一直在进行牵制,好几次主动出击,但是无功而返,毕竟他的实力和朱温比起来还是有点差距的。
他此时的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巩固刚刚确立的统治,好好地经营自己的地盘,将来实力强大了自然能够北伐中原,但是很遗憾上天没给他这个机会,仅仅五十四岁就病死了。不然唐末的历史应该会更加的精彩。
杨行密死了,杨渥在群臣的拥戴下继承了杨行密的一切,成为了淮南的新领导,新任吴王。
杨渥这个人年纪轻轻,而且身边都是一群人精,这些人都是杨行密为他准备的辅佐大臣,但是杨渥对于这些辅佐大臣不感冒,觉得这些老家伙们看不起他,而且还抢了他的权力,他要夺回来。
中国封建社会在政治上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君权和臣权的矛盾,这个矛盾的集中表现就是君权和相权之间的矛盾,此时在杨渥刚刚继承的这个政权的内部也出现了这个问题。
杨渥想要乾纲独断,而他的这些辅佐大臣也想着控制政权,徐温和张颢就是这其中典型代表。
杨渥是个心高气傲的主,他的脑瓜说实话也比较简单,此时他看大臣们对他不够尊重,而且对他的权力也想动手动脚,于是他准备立威。
立威找谁呢?一定要找一个杨行密时代的老人,这样才能起到作用,想了半天,他想到了一个现成的人,那就是之前他在宣州的时候跟他搭班子的王茂章。
王茂章是个比较有名的老将,他在宣州不给杨渥面子,杨渥离开宣州的时候想要带上自己的部下但是王茂章却不同意,这个时候杨渥就恨上了王茂章。
但是想要拿下王茂章不能直接就去打啊,于是就给王茂章下个命令:“宣州府库里的好东西给我运到扬州来。”
之前杨渥在宣州不短的时间,宣州有啥他明白得很,当时他就想要,但是杨渥不给他,现在他成了吴王,这些东西都是他的了。
可是王茂章接到命令之后,又给杨渥写了一封信,主要思想就一句话:“好好治国,别学陈叔宝。”
这原本是一个老臣的拳拳之心,但是杨渥却是喜怒交集啊,喜的是他终于找到了借口,怒的是这个老头竟然把自己比喻成亡国之君陈叔宝。
当即杨渥派兵进攻宣州,砍了王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