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后杨行密的病
', ' ')('\n
情就一天比一天重,夺嗣这件事终于渐渐的显露了出来,杨行密也担心他死了之后他的基业被一个外姓的夺走了。血缘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
在徐温和严可求表态之后,杨行密让徐温去看看周隐把召请杨渥回扬州的书信传出去没有。
结果徐温到了周隐办公的地方,周隐不在,但是召请的杨渥进扬州的书信还在,徐温就拿了书信,自己派人去请杨渥了。
杨渥看到了书信,而且还是徐温派来的人,他心里也没有什么怀疑,但是说实话这事他心里还是有点不安,就想着多带点人去扬州,但是驻守宣州的王茂章却不愿意,因为这件事,杨渥恨上了王茂章(杨渥这心胸有点小吧!)。
杨渥快马加鞭,疾驰入扬州,见到了杨行密最后一面,杨行密当场决定把王位传给杨渥,然后好好地安排他的那些心腹一定要好好的辅佐他的儿子,保住淮南的基业。
安排完了后事,杨行密没啥大的遗憾了,也就祥和安宁的走了。这一年杨行密五十四岁。
杨行密的评价一直以来都是很高的,毕竟这个人白手起家建立了这么大的事业,打下了大唐江南的半壁江山,而且为人还算是不错的,咱们说他不错,按照现在普遍的评价标准就是站在广大劳动人民的立场上,杨行密这个吴王还是很不错的,在杨行密的带领行淮南虽然前期进行过很多的战争,但是杨行密的出现却对于淮南政局的稳固和纷乱的提前结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杨行密执政之后对于淮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再说杨行密的人品,他曾经自己说过自己为人宽仁,不好杀生,这个自我评价基本上还是比较靠谱的,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杨行密平时为人比较厚道,有人偷了他坐骑上面的金子,他只是呵呵一下,没有杀人。他的随从行刺他,事后他只是杀了行刺他的那个随从,而其他的随从都还是和原来一样,该干啥干啥,没有搞株连那一套,毕竟他的这个随从平时都是很熟悉的,一个犯罪,其他人都逃不了干系,要是一般人早就全部一刀砍了,但是杨行密对他们还是一如既往。
当然也有人说杨行密有称霸天下的能力,但是却没有雄心,说他小富即安,这一点主要的理由就是杨行密占据了淮南和长江一线之后就不太热衷于对外扩张,而且当朱温在中原搞事,劫持大唐皇帝的时候他没啥动静,也没有带兵勤王。
其实这样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