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郭威改革
在五代十国时期,要是说皇帝质量最高的一朝,那绝对是后周,后周有三位皇帝,一个是郭威一个是柴荣还有一个小孩柴宗训,柴宗训咱们直接就不管了,几天的小皇帝,就被赵匡胤黄袍加身搞掉了。
这里单说郭威和柴荣,柴荣不用多说,公认的五代第一明君,而郭威在名气上就和郭威差了一点,很多人在评价的时候,柴荣是第一,李嗣源是第二,其实柴荣第一,这一点没什么悬念,争议就在郭威和李嗣源,到底谁是第二。
李嗣源唐明宗,他执政的几年中原经济得到了发展和恢复,人民生活得到了提高,过了几天好日子,这在五代的确算是很不容易的。
可是郭威执政的几年,猛地一看的确没有李嗣源整的那么好看,没有那么歌舞升平,但是我觉得李嗣源和郭威相比,李嗣源站着天然的优势,那就是李嗣源在位时间比郭威要长,郭威当了四年皇帝,而李嗣源则是七八年皇帝。
郭威的开端我觉得要比李嗣源的好一点,但是郭威没有时间去执行他的那些计划和见到他改革的效果了。
但是他的继承人柴荣就是站在郭威的肩膀上继续推行改革,柴荣的功绩可以说都是郭威给他打下的好基础,如果没有郭威的良好基础,柴荣想要干一番大事业,那绝对不简单。
郭威的改革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基本上各个方面都曾经涉及到,但是还是以经济为主,下面咱们还是来了解一下。
首先就是革除杂税,减轻负担。五代时候的百姓,还是很苦的,所以五代又被称为“五季”“季”就是“末”的意思,也就是咱们现在说的末日。
这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而已,而是当时的百姓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几个简单的小例子,咱们肯定还记得之前说过的“鼠雀耗”,一般情况下的鼠雀耗都是一斛粮食两升额外的“鼠雀耗”,但是在五代时期,“鼠雀耗”一度涨到了一斛粮食两斗额外的“鼠雀耗”。
一斛等于十斗,等于一百升。原本一斛加两升,这是百分之二的增加量,不管咋说还能接受,但是后来一下子增加到了百分之二十,这就不是简简单单的“鼠雀耗”了,而是变成了官府搜刮民脂民膏的一种方式。
除了“鼠雀耗”之外,还有一种叫叫做“称耗”,这个比起“鼠雀耗”来更加的无耻和无理。顾名思义,因为那时候缴税不仅仅要交粮食,还要交不少的丝织品,这些丝织品在不断地称重中或许会发生一些损耗,而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