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日他讲的乃是《孟子》,是儒家经典、四书之一,作为本朝大儒,岂能容黄口小儿随意攀蔑。
盛姿心里道:孟兄对不住,我这也是不忍让老师背上苛待学生之名,外加抄那么多纸,实在是非常的不环保,只好得罪了!
她行了个标准的学生礼:“唯。您昨日讲《孟子·告子》,我走之前正讲到第六段。
孟子在本篇主张人性本善。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即‘仁义礼智’并不是外物加于我,而是我本身就赋有的。
为了论证这点,他在前面也提到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言及此四心亦是人皆有之。
学生就是对此有异议。
试问,若是一个婴儿,生下来即被父母所弃,在山林中靠野果露水为食,以猎杀逃跑为途,若有一日下山遇见人,其口不能语人言,行止不识人之礼,又何来仁义礼智?”
周济朝从容不迫:“第七段孟子谈到:‘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其实人性不同,只因环境不同。孟子以麰麦为例,一颗麦子播种下去,收获之时,是因为肥硗、雨露、人力不同而不同,否则长出来的麦子,同样为佳品。
人性之善,自生而有,不失本心者,方能体现出来。就像麦子,只要有适宜的条件,就不会减收。
所以我辈要做的,是为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不叫它被遗弃在山野里,朝沐暖阳,常锄弊害,助其长成栋梁。”他朗声而对,坦然自若。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