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在懵懂时期的少年人说,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尊重残障群体,虽然他一直想营造自己是尊重残障人士的良心群体,但他在作品里却不止一次用瞎子二字去描写他主人公的生活点滴。若是作者真尊重残障人士的话,盲人二字反而更加切合。
也因此,这位语文老师否定了当年阅读题的标准答案,也告诉了学生们一个道理,那便是标准答案只是应试的参考,每个人心中最真实最热烈的想法,才是这个世界以及他们想怎么样度过自己人生的正确答案。
当然,这位语文老师,放在现在来说,他的道德标准未免有些吹毛求疵了,而且他的生活并不美好,晚年的他,身体不好,妻子和孩子在他中年时期就因为收入还有性格问题离婚,而他一个人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着自己九十多岁的母亲。
学校与班级群也曾为他组织过捐款,但最后都被他拒绝了,他说自己有手有脚只是岁数大了不至于饿死,他还让学校把钱捐给那些更需要帮助的老师。
他就是一个这样无比倔强的人,但他也似乎因为太过于倔强而过不好自己的人生。
他是失败的?若是放在旁人的眼光中,他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可放在现在的杨铮眼里,他似乎又是一个成功的人。
因为他用了他的一生都在坚持着自己的原则,并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在教育行业。
至少,杨铮看见双目失明,视力有些障碍的人,不会脱口而出瞎子,而是会在心中念叨着盲人。
如今,杨铮似乎也面临着选择。
只不过,他并没有像他的语文老师那样,坚持着某些东西。
好像,人阿,会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不容易坚持着某些东西。
……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