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又继续下落,最后停在“廉镜”字上,颇为爱惜的抚摸了片刻。
公孙廉镜,这是老大人的名讳,而他一生所为,也当的起这个名字。
老夫人叹息:“琢玉,墓碑旁可有杂草?”
公孙琢玉看了一圈:“娘,没有。”
老夫人没有再说么,在蒲团上跪下,往积满香灰的炉子里插了三根香,拜了两拜,才道:“琢玉近日出息了,丫鬟说破了两件大案,日后说不得也同夫君一般,受百姓爱戴。”
公孙琢玉对那句“受百姓爱戴”不以为意,他以后死了,肯定不像父亲一样委委屈屈缩在这个破山沟沟里,鸟不拉屎鸡不生蛋,谁还记得这个人。
包拯死前曾言,后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所以有“不肖子孙,不得入墓”的说法。
幸而公孙老大人不曾留下这样的话,否则公孙琢玉死了也埋不进祖坟去。
老夫人久不见公孙琢玉说话,看着远方,若有所的道:“琢玉,你爹虽对官场灰,可死时从未后悔他走过的路,你很聪明,只是娘不道你走怎样的路……”
公孙琢玉殷勤上前:“自然名留青史,不负娘的期望。”
“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4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