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兄弟联手为刘备设想的变法理由和契机,最终得到了全场的钦服赞叹。
从刘关张到一众文臣幕僚,没有一个挑出错来,自然也就没有一个人反对。
众人商讨后一致认为,这种“郡依然有权推选侯选参考人员、由朝廷统一考核刷掉黜落其中的学识拙劣者”的改革,再配合上“废除错役法、限缩三互法”的小甜头,足以把天下世家豪强等既得利益集团的嘴给堵住。
哪怕再有人跳出来反对,那也不过是小猫两三只,不成气候。
趁着刘备有六七十万大军打曹操三十多万,两倍的兵力优势,绝对的武器装备技术和质量优势,正好利用战时体制把反抗者和曹操一起消灭掉,还能很容易给反抗者扣上“通曹”的罪名。
于是,最初的“科举制”雏形改革,也就在这次建安十八年年初的高层会议中,被最终敲定了。
具体实施细节,也会在一个月之内商讨完毕。
当然了,这一世或许不会一上来就用“科举制”这个名字。
诸葛瑾也不是什么激进者,在他看来,实质性的改革,以及给朝廷留宣称留口子更重要,而叫什么名字不重要。
如果继续叫“察举制”,但实际上已经是旧瓶装新酒,那么暂时不改名字也没什么大不了。
先不改名字,还能更好地迷惑反对者,让反对者不至于那么快团结起来反对,堵上他们的嘴,温水煮青蛙地实现渐进式的改革。
所以,新法暂时只能算是“附带考核的察举制”。
地方上仍然用老办法举候选人,朝廷负责考试复查。
决定了改革的内容和尺度后,下一个关键就是改革的具体时机和进程。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