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他一来希望群策群力想得更完善一点,二来说不定是徐庶这个规划还有些风险,因此诸葛亮没有立刻说出来。
刘备也就非常有经验地转向诸葛亮,微笑着请他补充:“元直此策甚善,却不知有没有什么风险和需要注意的地方,还请先生查漏补缺。”
诸葛亮也暗暗感叹,主公的识人之明。
徐庶用策更激进,自己用策更持重,这些特点都被主公掌握得明明白白。
诸葛亮也就毫无保留地分析道:“元直此策,确实与我暗合,不过要行此策,却需要克服两个困难,因此最终如何取舍,还得看主公自行定夺。
刚才元直也说了,我军在兖州原本的部队,随着家兄在河北求援,必然会被调走。所以要在兖州发起新的攻势,就必须从淮北陈蔡方向调兵,快速强行军前往山阳。
沿途的粮草耗费,物资损耗,肯定也非常巨大,如果真要实施这个计划,就必须仰赖云长了,云长如今正在强攻睢阳,他从梁地舍睢阳直接全力北上,不顾后路,便有可能实现。
不过,云长此行的粮道,也会非常危险,因为不拿下睢阳就直接北上,他只能因粮于敌,所到之处自行筹措,或者只靠出发时的随军行粮。
而且此策需要赌敌军的军心士气,山阳郡境内有大泽,云长是不可能深入大泽,把道路不便的一个个郡县都逐次拿下的,只能是指望敌军刚刚被断归途、便人心惶惶投降。
如果山阳等地的曹军,被云长断了后路还依然长期誓死不降,云长就可能反而陷入被断后路的危险,因此需要主公另行安排更多预备队,以便随时穿插接应。
此外,此策还有最后一点风险,那就是哪怕云长最终顺利从睢阳一路北上、切到了黄河边,但他要想彻底断兖州中部三郡曹军的后路,就还得依赖另外一个外部因素的配合,那就是家兄必须在河北战场战胜曹操主力,或者至少要做到在曹操主力重压之下不胜不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