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防我军在这个方向发起进攻。一旦成功,绝对足够出其不意。”
徐庶大致分析了一波,总的来说就是建议刘备趁这个时机,在兖州方向扩大战果,而不是豫州。
当然,豫州将来也要拿,但不争这几个月了。
刘备稍微一琢磨,也回过味儿来了,觉得徐庶说得有道理。
如果决策主攻兖州,那么有一个明显的劣势是绕不开的,那就是“兖州中部偏东那三个郡,政治上的意义不大,只有点军事和经济上的意义”,所以哪怕那三个郡被进攻了,对曹操而言也不是被“攻敌之所必救”。
这个“必救”的“必”的程度太低了。
相比之下,如果在豫州这边发力,许县毕竟是曾经的国都,能晚点丢曹操肯定希望晚点丢,曹仁也在这儿,这属于“必救”。哪怕是睢阳,作为南北水运要冲、黄淮之间的水路枢纽,其“必救”的程度也比兖州中部三郡高。
但问题是,现在的情况下,诸葛瑾已经跟刘备打包票了,他可以自己对付曹操,最多加上太史慈张辽的增援。
刘备这一阶段的北上,本来就不是为了“逼着曹操回军,好救下诸葛瑾”,诸葛瑾不用他救,自己就能活,甚至还有可能反杀。
那刘备就不用在乎所攻击的目标、对曹操而言政治意义大不大了,刘备就专挑容易吃的大肉肥肉先吃他几个月再说。
吃完大过年的,来年翻篇之后,再考虑政治意义和攻敌必救的问题好了。
想明白这一点,刘备豁然开朗,也对徐庶嘉许地点了点头。
元直看问题也是经常能切中本质、抓住主要矛盾的。
当然,刘备也看出来了,诸葛亮或许也有想到这一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