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要证明,又得往阳城这个弹丸小城,投进去多少兵力?
原本每个关放个两三万人,说不定就能守死雒南三关了。现在要额外前出死守一个并不险要的阳城,可不得至少再额外多牵制五万兵力?
偏偏曹操已经没有预备队可以抽调了。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绝望中的曹操,终于只能一咬牙,临时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
把河北战区的进攻部队抽回雒阳!把雒阳的卫戍部队拉去阳城,给徐晃下死命令,必须守住阳城,半步也不许后退!要多少兵给多少兵!哪怕打成绞肉机也要守住!
这一战的政治意义太强大了,曹操要借此证明自己军事上至少不比董卓当年对付讨董联军时差,而政治上也比董卓更坚定,这样天下人才会继续团结在他身边。
曹操下定这个决心后,便打算说干就干。
他身边也有一些心腹,或是知交多年的故旧(比如荀彧),为此劝说过他,但都无一例外被曹操乾纲独断驳回了。
这些劝说,军事上有可能是对的,但是政治上错得太离谱。曹操已经被政治上的考量彻底捆绑了,哪怕他的抉择军事上不是最划算的,他也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这个事情他不打算跟任何人商量。
当然,曹操在具体执行之前,也还是要看一下实际情况的。
比如他会派人赶紧去河北查看一下战况,看看夏侯惇和张郃、高览最近的进度究竟如何。
要是夏侯惇和张郃进展顺利,就差临门一脚、周瑜只剩最后一口气了,那曹操也是有可能再稍稍咬一咬牙,让夏侯惇克尽全功的。
这个咬牙,或许是咬十天八天,或许是咬大半个月,总归要有个期限。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