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帮刘备想的流言之计,说白了其实很容易理解。
他就是利用了人心都会“借鉴历史”这一特点,把曹操给挤兑住了。
当年董卓靠着徐荣,都守住了阳城、成皋,先后击败了孙坚、曹操,但最终还是因为怂而劫迁了天子。
当时没人去想过“如果董卓不怂,看到这些雒阳外围的地盘都被守住了,他继续留在雒阳能不能成事”这个问题。
但是现在,诸葛亮通过流言计,引发了雒阳周边,乃至整个河南尹境内士人的好奇心,让大家不由自主地去推演、假设。
如此一来,大家自然而然就会联想到:曹操在军事上要是比董卓当年都不如,连阳城都没守住,那曹操将来的下场,会不会也比董卓当年更惨?如今拥护在曹操身边的人,还要不要为曹操卖命?
这种联想一旦蔓延开来,对人心的杀伤就非常恐怖了。
而且,这组流言还有一个非常歹毒的点,就在于突然有那么多人突然开始传说“徐荣”的事迹了,还拿徐荣和徐晃作对比。
徐荣可是当年董卓阵营里,先后击败了孙坚和曹操的存在。这事儿曹操本人就是亲历者,他还被徐荣的军队乱箭射死了战马,最后靠曹洪把马让给曹操,曹操才得以逃脱性命。
这个对比,打脸的意味太浓烈了,这就逼得曹操不得不死守位于雒南三关之外、地势没那么险要的阳城了。
阳城这地方,军事价值本身不大,但这么一烘托,政治象征的价值就太大了,曹操丢不得呐。
徐晃,能比得上当年的徐荣么?
曹操,能比得上当年的董卓么?
曹操非证明自己不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