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童贯再一次哈哈大笑了,大笑道:“不奇怪,你师父是状元出身,全天下能比他学问更好的能有几个?你为了读书天天挨他的戒尺,半点都不稀奇。”
赵荣陪着干笑,犹豫了一下后,赵荣又主动说道:“禀太尉,这些天来,晚辈除了向老师学习经义以为,还学了一些兵法韬略,排兵布阵,还有统兵治军的军旅之事。”
“哦。”宋朝最著名的军事太监童贯果然来了兴趣,问道:“那你是自学,还是向什么人学?”
“该不该说实话?”
赵荣在电光火石之间做出盘算,心说李纲虽然不会为人,自负清高到连蔡京的生日都不肯去拜寿,但是他的父亲李夔却是在西北靠军事起家,和童贯同出一脉,即便和童贯没有什么交情,也应该会让童贯觉得有一种亲近感。所以赵荣再不迟疑,马上就答道:“回禀太尉,只有少部分是自学,具体的排兵布阵,兵法韬略,晚辈是向监察御史李纲李御史学的。”
“监察御史李纲?”童贯微微一楞,然后马上问道:“李纲的父亲,可是原来在西北军中呆过的李夔?”
“回禀太尉,正是,李御史还把他留下阵图抄了一份送给晚辈。”赵荣如实回答,然后又在肚子里祈祷道:“李大伯啊李大伯,你可千万别和童贯有仇啊。”
“果然是他。”童贯脸上的温和微笑赵荣把心放回了肚子里,说道:“那你算是学对了方向了,李夔在西北任事多年,熟知兵事,对西夏贼军的具体情况也十分了解,学习他留下的阵图兵法,怎么都比拿着兵书纸上谈兵的强。”
赵荣悄悄松了口气,忙又说道:“禀太尉,晚辈仔细研读了李御史送给晚辈的兵法阵图后,又结合西北边陲的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一点看法心得,就是不知道太尉愿不愿听。”
&nb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