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李长庚闻言连忙郑重的拱手应道:“将军放心,末将一定配合朱渥将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拿下这里。”
朱一二闻言点了点头,倒也不担心他们暗中捣鬼,讨虏军伪装成败退的清军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只要能他们接近港口,那时就算李长庚等人捣鬼也来不及了。
“另外,如遇反抗,不管是汉人还是番人,一律杀无赦!”想了想,朱一二最后提醒了一句。
岛上既然有反抗清军的势力,那么肯定就会有支持清军的势力,同样,就有反抗讨虏军的势力,这些人不为大义,只为了私利,也就是为了他们那一亩三分地。
这些人被称为义民,既清廷基于“…故欲散贼党以杀其势者,惟招募义民,最为上策.我军多一义民,即贼人少一伙党”理由,通过赏赐官职、银两、抚恤、祀典、免租税、建忠义亭、及颁匾表扬,收买一部份支持者加入协助清庭而被认为是“大清义民”。
对于这样的人,在特殊情况下,朱一二当然不会客气。
清朝时期对台湾的开发局限于西部平原和宜兰平原,而不及于山岳地带。汉化较深的原住民被称为“熟番”,汉化较浅的原住民被称为“生番”。
汉人在拓垦过程中常侵占原住民土地,或因文化隔阂彼此冒犯,乃至从事不诚实的交易,因此常有汉番冲突产生。
清廷对于原住民问题采“画界封山”政策,划定番界,并设石碑于界线,将汉人以及原住民隔离,同时也设“理番同知”一官调节其纷争。
但因政策不落实,且理番同知皆为汉人,原住民较易吃亏。
所以原住民土地时常被明争暗夺,有时汉人甚至以通婚之名占据土地,多人仍越过番界来农耕、经商,冲突仍十分频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