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淮水以北好。朱襄将江淮平原的农业底子打下之后,就将所有事都交给嬴小政,自己回到秦国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朱襄的身体比秦王子楚好许多,咳了一阵子就痊愈了。
他在春耕之前巡视了一遍秦国腹地的田地,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
他还来到了九原、云中、雁门三郡,指导三郡尽可能地种植抗旱的作物,比如土豆和大菽,让他们提高粮食自给率。
朱襄巡视田地的作用比其他人巡视田地大许多。
田里的事,只有亲眼见到了才能做出具体的应对。朱襄脑海中的农业知识远超旁人,领先两千年,每到一处地方,都能给当地提出改良的意见。
朱襄在秦国的名望如日中天,连他待了许多年的南楚三郡都比不过。
南楚三郡习惯了朱襄的指导,所以有一种因为离得太近,反而习以为常的感觉。
朱襄离开秦国腹地许多年,他在秦国的事迹都变成了传说。特别是荒年,农人都盼着长平君来拯救他们。
现在长平君来了,几乎是长平君说什么,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照做。
他们甚至恨不得长平君的指导精确到挖多深的地,浇几瓢水,放几颗种子。
朱襄能理解他们的焦急,但也不断告诉他们人力有尽时,不要对他报以太大希望。他们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有农人询问朱襄,能不能和老天沟通一下,让老天别再降灾了。
朱襄只能苦笑,用荀子那句话回答他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