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梅打开饭盒,她发现这个赵兰兰真的不简单。大家相处才两、三天,她就居然摸清楚了自己的饭菜喜好了。饭盒里的菜色基本都是林冬梅喜欢吃的,而且还荤素搭配。
林冬梅一边吃着饭一边和赵兰兰聊着她这两天办手续的事情。不过林冬梅没有说王强的事情,这个辅导员到底如何,林冬梅觉得还是交给大家自行去评判好了。
“我好羡慕你的,我还没去过作协那边呢?”赵兰兰有些羡慕地说道,“我爸有些瞧不起我们这些写字的,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写出一部巨作出来,让我爸好好看看!”
林冬梅比了个大拇指。“人一定要有梦想!不过记得不要好高骛远呢。”
“我知道的。”赵兰兰说着拿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打开给林冬梅看。“这是我搜集的我们京城大学的文学相关社团。综合性的文学社有三个,诗社则有五个。还有一些规模比较小的我就没有记下来了。我想好了,等他们招人的时候,我最起码要加两个进去。”
诗歌作为文学的王冠,自然是现在的文艺青年所最热爱的。1980年代堪称是国内现当代诗歌的黄金时代,那时诗人在国内享受的待遇不比那些顶流偶像差多少。尤其是那最著名的几个,他们的一场诗歌朗诵会很容易就聚集成千上万的人。这还是因为场地受限的原因,要不然真的可以搞成十万人规模。而且往往朗诵会结束了,诗人们还无法离开场地。因为场地外那是人山人海,每个人都带着虔诚的心来表达对诗人们的敬仰。
因为诗歌的地位如此之高,所以各所大学,不管有没有开设文科专业,诗社是肯定有的。甚至国内某本一线诗歌杂志最初就是几所大学的诗社联合创办的。因为它在学生和年轻人中享有盛誉,最后居然慢慢发展成为一本正式的诗歌刊物并依旧在后世发行。
不过林冬梅知道自己的诗歌创作能力几乎为零,因为几乎每个诗人都怀有“赤子之心”,而且都是重度浪漫主义者。因此诗人的情绪往往是激烈而多变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