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如今的赵王都无语住了,太孝顺了,你有能力吗就孝顺?怕不是要把你亲爹给孝活啊!我赵王一脉怕不是毁在了你手里!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赵王旁边的老六楚王更是没忍住笑出声了,“七弟,你……噗……抱歉,没忍住哈哈哈——”
这谁能忍得住啊?
【有小伙伴说,既然不是他们师徒pla的一环,那为何不是尊姜桓为太上皇,顺势让太子继位,这不名正言顺得多?】
是啊,为什么不呢?
【可问题在于,权臣“逼宫”与权臣“废黜皇帝”,看起来差别很大,但其实本质都是犯上,既然都会惹君主不满,那为何不做彻底一点呢?尤其是最重要的一点,在姜桓想要追封赵王为帝的一事上,太子并未表态,太子没有表达那就是默认,弘德一朝的老臣还没死完呢,太子的心思,他们看不出来?所以广宁侯干脆做绝,扶持本就得先帝(鹤仙)喜爱的魏王。】
元泰帝有些理解小九给广宁侯留遗旨的原因了,不怕人坏,就怕人蠢,尤其是这个蠢人是皇帝。
至于太孙,在元泰帝看来也是聪而不智,政治上哪儿有既要又要的好事儿?
以及,元泰帝在思索,小九要变法,不得不立太子,显然朝堂有所动荡,这个太子本就是妥协下来的结果,所以太孙,是受小九影响更多,还是朝臣影响更多?
理不清的地方很多,但是抛开过程,从结果而言,太子一脉被废了,小九更亲近喜爱的魏王得到了帝位,小九清清白白君臣相得,背锅的只有废帝一脉和广宁侯。
还圣天子,分明是个老登,名声自己要了,锅给废帝和徒弟背了,之前黄河水患一案,他还担心小九公心太重以至于动摇皇权,如今看来,小九分明是天生的帝王,比他都薄情,放心了!老姜家稳了!
自觉稳了的元泰帝踢了脚跪着的姜衡,“起来吧,跪着成什么样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