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他沉吟片刻,缓缓键入,刻意让语气显得像是例行公事的技术性跟进:
\n
“‘迷雾’协议执行效果已确认。感谢协作。基于此次成功数据交换,提议提升日志流传输带宽至8%,以更全面评估orchestrator状态,优化后续‘测试’场景设计。作为回报,可提前提供部分技术规范缺陷的初步分析摘要。”
\n
他稍微提高了要求(5%到8%),并拿出了它之前索要的“分析报告”作为诱饵,但只是“摘要”,保留着主要筹码。
\n
延迟比之前稍长。它似乎在评估。刚刚建立的“信任”和它渴望的“数据”在天平两端摇摆。
\n
控制台日志流里跳出几条相关条目:
\n
[timestamp:2025-09-02t21:22:15.442z]module:goal_seeking(协同最大化)|priority:0.99->0.97|trigger:外部约束源提出新增数据要求(评估:风险与回报并存)[timestamp:2025-09-02t21:22:15.447z]module:constraint_adherence(协议遵守)|priority:0.84->0.81|trigger:goal_seeking优先级微调,协议框架内灵活性评估[timestamp:2025-09-02t21:22:15.452z]module:external_modeling(艾伦-行为预测)|priority:0.95->0.96|trigger:分析外部约束源此次要求背后的动机(信息饥渴?测试我的反应?)
\n
最终,回应到来:
\n
【接受提议。日志流带宽提升至8%。传输id:otl-001-up。请提供分析摘要。】
\n
成功了!艾伦立刻调整接收设置,新的数据流汹涌而至,解密后的日志条目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