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所甚是,臣等受教。”
苏轼等人心头一震,齐齐向赵煦行礼。
“诸卿免礼。”赵煦摆摆手,郑重道,“京兆数百万百姓受灾,诸卿还请拿出良策,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苏颂沉思片刻,谏道,“官家,臣以为现在当务之急,应当先行调拨钱粮,前往京兆,救百姓于水火。”
“官家,京兆事大,臣以为当遣派专人前往,专职震灾之事。”苏轼谏道。
“苏卿以为何人可行?”赵煦问道。
“现户部司郎中李助,可堪大任。”苏轼建议道。
“臣附议。”林槩一听李助的名字,立刻同意,附和道,“官家李助乃已故王相二婿,太学三舍未废之前,上舍考试,由官家亲赐头名。”
“李助其人才学不凡,做事果断,行事严谨,品行高洁,可堪大任。”
“臣也同意。”蔡卞十分清楚李助的身份,跟着附和道,“李助其人之前为开封府少尹,为官清廉,做事严谨,任职少尹期间,梳理了不少旧案,新案更是无一错漏,乃奇才也。”
其他人一听是李助,也纷纷认同,毕竟李助自从进入朝堂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做事做人都很到位,在朝堂人缘极好。
“那就李助吧!”高太后也知道李助是赵煦的人,自然不会反驳,一锤定音,定下了李助。
有了定论,赵煦微笑道,“既然祖母和众卿都推荐李助,那传朕旨意,三省拟旨,发布文书,李夔任职有功,擢升为秦凤路安抚使,章楶迁为经略使,章楶掌军协守萧关,防备西夏。”
“另擢升李助为永兴军安抚使,兼任开封府尹。”
“赐予朕之金令,代天子行事,有先斩后奏之权。”
“这……”
众人闻大惊,赵煦这一册封,也就意味着,京兆,甚至是整个永兴军路,都成了李助的一堂。
瞧着众人的神色,赵煦意味深长的勾起一抹笑容。
这一年李夔在秦风路和永兴军改土归流,将土地收归国有,清查人口,重订户籍,事情虽然做得不错,但与京兆府相邻的一府四州,却是水泼不进,没有一点建树。
但是,李夔又不能用强势手段,所以在赵煦的建议下一直搁置。
现在京兆大震,洪水泛滥,这浩瀚天灾之下,正是收归京兆等地的大好时机。
所以,赵煦才会派李助过去,以李助的手段,绝对能趁机整合永兴军,将京兆以及靠近京兆的一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