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官家。”百官再次行礼后,各自归位。
赵煦扫视众人一圈,朗声开口,“诸位,前些日子,王相薨逝,大宋痛失一贤相,朕痛心不已。”
“王相报国守节,为我大宋立下汗马功劳,朕与太皇太后商议,予以追封王相为华阳王,太傅,赐谥号“忠献”,以彰显皇室敬意。”
“官家英明,王相为大宋政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当得此赐。”苏轼第一个出赞同。
苏轼一开口,林槩等人纷纷出同意。
曾布等人也不想在此事上纠缠,纷纷表示同意。
王珪追封之事尘埃落定,许将顺势出列,向赵煦和高太后行礼,朗声道,“太皇太后,官家,王相薨逝,是朝堂之失,大宋之痛。”
“但逝者已去,我等虽痛心,但左相于朝廷而,重逾泰山,不可长久缺失,臣以为应早早定下稳固朝堂。”
“臣附议。”
“臣认为……”
许将话落,李清臣与曾布的人纷纷出。
苏轼等人不发一,静静看戏。
赵煦轻笑,打断道,“那诸位可有推荐之人?”
“臣以为吏部尚书曾布,志存高远,政绩斐然,为吏部尚书时,赏罚分明,吏治清明,可为左相。”许将出,朗声道。
“臣以为尚书左丞李清臣为官清廉,作风严谨,当为左相。”户部李常出,举荐李清臣。
“臣以为,刑部尚书苏颂刚正严明,可为左相。”范纯仁紧随其后,举荐苏颂。
赵煦和高太后没说话,但童湜却是看了眼御史中丞刘挚。
刘挚心领神会,在众人争吵不休时出列,朗声开口,“太皇太后,官家,臣刘挚有本要奏。”
刘挚刻意提高了声音,因此他的声音极大,一人就盖过了所有人。
同时,大家都清楚,刘挚一开口,有人要倒霉了,所有人都从心的停止了争吵,老实的回到自己的位置,免得被刘挚盯上。
“这家伙不会是要弹劾老夫吧!”
瞧着刘挚出列,曾布感到背脊发凉,隐隐有种不祥的预感。
“刘爱卿,有何事要奏。”赵煦配合,向刘挚询问。
刘挚与苏轼以前因为政见相合,有所交集,后苏轼得以重用,刘挚主动结交下,苏轼将其引荐给了赵煦。
因此刘挚是赵煦安插在朝堂的暗子,一直未曾动用。
三日前,赵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