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天门外,百官林立。
苏轼领头,手捧着笏板,站在最前头。
在他身侧,是林槩、苏辙以及蔡卞等人。
在苏辙左侧,是李清臣和几位官员。
在苏轼右侧,是得意洋洋的曾布和一众官员。
在苏轼后方,还有一群武官站立。
但同样分成几个小团体,一个是以燕达为首,单独站立。
一个是以曹评和狄咏为主的小团体。
最后一个是李家为首的多家将门。
燕达一伙,曹评和狄咏等人,都安静的站着,静静的等待着承天门开。
李家为首的团体,却是满脸兴奋,小声的讨论着什么。
“苏相,你说官家会不会让那人上位?”瞧着曾布等人高兴的样子,蔡卞有些不安,身子微微前倾,向苏轼询问。
临近的林槩、苏辙以及吕大防三人都听到了蔡卞的询问,纷纷都靠近了苏轼一些,等待着苏轼的答复。
毕竟,曾布这人确实与他们不对付,若是为相,他们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
“诸位可知,欲先使人灭亡,必先使人膨胀。”苏轼瞥了一眼曾布,冷冷的笑了笑。
曾布什么情况,他一清二楚,因为赵煦手中关于曾布的信息,有一半是他提供。
因此,苏轼十分清楚,曾布看似志得意满,但早已经被赵煦抛弃,根本不可能为左相。
即使成为左相,也只会是赵煦的棋子,最终的下场惨淡。
众人闻,齐齐明白过来,曾布看似繁花似锦,实则是烈火烹油,自己而不自知罢了。
所有人都不免同情的看了眼曾布。
他们都是赵煦的人,自然清楚苏轼与赵煦之间的关系。
苏轼的话,就代表了赵煦的态度。
嘎吱——
就在这时,承天门大开,一丝光芒穿透了厚重的云层,让本来还有些昏暗的皇城多了一丝明亮。
王珪病逝,百官以苏轼为首,苏轼领着百官进入承天门,朝着紫宸殿快速行进。
很快,百官唱名之后,进入紫宸殿。
紫宸殿中,赵煦与高太后早已高坐在龙凤座上。
“太皇太后躬安?”
百官行礼。
“老身躬安。”
高太后回应。
“官家躬安?”百官再次行礼。
“朕躬安。”赵煦朗声道,“众卿免礼平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