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道,“太玄,说实话,我王家能与你结亲,是乃万幸之事。”
“丈人莫要乱说,你不嫌小婿出身,先是收我为徒,助我步入朝堂,后又将婉怡许配于我,与王家结亲,是我高攀了。”李助蹲在床榻前,郑重开口。
王珪继续说道,“太玄莫要妄自菲薄,以你之才,即使无老夫布置,也能很快进入朝堂。”
“婉怡能嫁你为妻,是婉怡之福,王家之幸。”
“现在,老夫有一事相求,还请太玄答应。”
“丈人请说。”李助快速回应。
王珪说道,“老夫托你之事,是仲修身子有缺,婉蓉生下清照后又落下了病根。”
“因此,他二人的身体,恐难有子嗣。”
“老夫是想请你答应,若是你与婉怡育有多子,还请择其一子姓王,以延绵我王家香火。”
李助傻眼,他没想到王珪居然是拜托他这事,他不由得说道,“丈人,这兄长年轻,有疾可让安神医医治。”
“况且,此事就是我答应,兄长怕也不会答应。”
赵煦和苏轼也齐齐愣了一下,没想到王珪会交待李助这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王珪说道,“仲修幼年时受过伤,胯下那物件不完整,少了一个。”
“因此,仲修虽成婚多年,但一直无所出。”
“安神医此前为仲修看过,此生有一孩子便是极限。”
“但现在孩子之事,虚无缥缈,老夫又已经油尽灯枯,没有时间等候仲修子嗣。”
“所以,老夫只能与你,定下一个协定。”
“至于,你之顾虑,老夫稍后自会嘱咐仲修。”
“既然这样,小婿答应。”李助恍然,应承之后,又补充道,“不过小婿有在先,兄长日后若是有了子嗣,还是难丁,那此事就此作罢。”
“好。”王珪微微颔首。
随后,王珪看向赵煦,嘱咐道,“官家,老夫亡故,朝堂上有望争相者有三,一位尚书左丞李清臣,二为吏部尚书曾布,三为刑部尚书苏颂。”
“这三人中曾布声望最高,但是曾布偏激,现在朝廷刚稳,不宜为相,官家应早做打算。”
“王相放心,朕心中自有分寸。”赵煦自信道。
一个月前,王珪的身体出现问题时,赵煦就知道了王珪大限将至。
并且,他也清楚,王珪死后,能争夺宰相之位的就那么几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