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府,对汴梁之事,最是了解,这一个月时间,有三万余人涌入汴梁,卖儿鬻女之人,数不胜数。”
“相国寺与汴梁良善之家……”
吕大防侃侃而谈,不以朝廷法令说事,但却从民生的角度,来贬斥了新法的不堪。
新党虽然大不如前,但留在朝堂中人还有不少,纷纷谏以驳斥旧党不安好心,试图毁了神宗心血。
李清臣、苏颂等不在两党之内的官员,对新法一刀切不认同,但却又认为该废置一些条令,因此也出,将新旧两党反驳,将朝堂这滩水,搅动得更加浑浊不堪。
整个朝堂上,高级官员中只有王珪、林槩以及苏轼三人不发一,静静的等待着,目光会时不时的看向赵煦,但又很快收回,不惹人注意。
高太后瞧着混乱的朝堂,满脸的愁苦。
赵煦置身于外,看得却是精精有味。
不过,赵煦并未忘记自己的布置,眼看着时机成熟,在苏轼看过来时,微微颔首。
苏轼心领神会,当头棒喝的大喝道,“诸位还不住口,在朝堂之人吵吵嚷嚷,成何体统。”
苏轼这声当头棒喝,效果明显,正在争论的韩缜等人齐齐吓了一跳,停止了吵闹。
就是赵煦,也被苏轼这种粗暴的打断方式吓了一跳。
不过,苏轼很聪明,还不等众臣攻讦,他果断向赵煦和高太后拱手行礼,朗声道,“官家,臣有谏要奏。”
“苏卿请讲。”赵煦看了眼高太后,见高太后颔首,便配合着说道。
高太后也好奇的看向苏轼,自从从赵煦口中,得知苏轼的授课之后,他就对苏轼很有好感,对苏轼颇有期待。
她隐隐有种预感,这废置新法之事恐怕要落在苏轼身上。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