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是扎实。
\n
然而,接下来,笔锋陡然一转!
\n
“然,沭水之患,非仅河道也。
\n
乃天、地、人三者失调之果也!”
\n
一句总结,拔高立意。
\n
周大人眉头微挑,来了兴趣。
\n
“天者,雨汛无常,然非无可御。
\n
学生浅见,
\n
可设简易水则(水位尺)于上游峡谷、
\n
中游陂塘、下游河道,
\n
遣老成圩长日观夜察,
\n
详录水位涨落之数。
\n
若得三五年之数据,
\n
便可粗略推演雨量丰枯与水位涨落之关联,
\n
虽不及古之贤哲测算精微,
\n
然于提前一二日预警乡民撤离、
\n
加固堤防,或可奏奇效!
\n
此所谓‘以数术窥天时,
\n
借人力争一线’。”
\n
周大人脚步猛地一顿!
\n
水则测量古已有之,
\n
但通常只用于关键河段。
\n
系统性地布设观测点,
\n
还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