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刘满仓知道他在撒谎。他不动声色,第二天带着衙役,以“清查账目”的名义,直接闯进了张家粮仓。粮仓里的景象让他倒吸一口凉气——白花花的大米堆得满满当当,甚至还有不少霉变的痕迹。张地主脸都白了,指着刘满仓的鼻子骂:“你敢动我的粮?我姐夫是延安府的通判!”
\n
“通判大人管天管地,还能管本县赈灾不成?”刘满仓冷冷地说,“本县奉皇上旨意,开仓放粮,谁敢阻拦,就是对抗皇命!”他当即下令,将张家的粮食运出一部分,充实粥棚。
\n
此举震惊了甘泉县。有人说刘知县是清官,敢动太岁头上的土;也有人说他是愣头青,得罪了张地主,迟早要倒霉。那些在地方政治系统中担任领导职位的乡绅们,也开始对刘满仓警惕起来。
\n
粥棚开了,每天来领粥的人排成长龙。刘满仓每天都去粥棚看着,他看到有工匠模样的人混在农民里领粥,一问才知道,因为粮价太高,作坊没了生意,工匠们也断了炊。还有小商小贩,因为集市冷清,赚不到钱,也只能来喝粥。甚至有几个衙役,家里人口多,俸禄微薄,也偷偷摸摸地排在队尾。
\n
阶层的界限,在饥饿面前,似乎模糊了一些。但刘满仓知道,这只是暂时的。一旦灾情缓解,那些壁垒会立刻重新树立起来。
\n
二、匠心:被埋没的技艺与尊严
\n
灾情稍缓,刘满仓开始琢磨长远之计。他发现甘泉县的工匠手艺精湛,打制的农具、铁器在周边州县都很有名,但工匠们却挣不到几个钱。他一打听才知道,本地的贸易商垄断了销路,工匠们只能拿到微薄的加工费,大部分利润都被贸易商赚走了。
\n
有个叫李铁头的铁匠,手艺是祖传的,打出来的镰刀锋利耐用,能传好几代。可他每天从早打到晚,也只能勉强糊口。他儿子小李子很有天赋,却因为家里穷,读不起书,只能跟着他打铁。
\n
刘满仓把李铁头请到县衙,问他:“你这手艺,就不想多挣点钱?”
\n
&nbs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