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头’,你还敢提这些话?”
\n
刘满仓心里一沉。他知道文字狱的厉害,查嗣庭不过是出了道考题,就落得个抄家灭族的下场。沈清和要是被抓,不仅甘泉书院要完,他自己也脱不了干系。可他不能让沈清和白白受冤,更不能让书院垮了——那是多少百姓的希望。
\n
他咬了咬牙:“周大人,孟子是孔孟圣人,他的话要是大逆不道,那天下的学堂都该关门了。您要是不信,我可以写奏折禀明圣上,说明此事原委。”
\n
周学政没想到他这么硬气,一时竟有些犹豫。他本想借这事立威,可刘满仓是二甲进士,又在甘泉颇有政绩,真闹到皇上那里,未必是他占理。僵持了半日,周学政松了口:“也罢,念你初犯,把那几句删了,这事就过去了。但你记住,往后教材里,不许有半句涉及‘君民’‘君臣’的话,只教四书五经,别的都不许教。”
\n
刘满仓只得答应。他知道,这是最好的结果了。回书院的路上,沈清和红着眼眶说:“刘大人,是我连累了你。”
\n
“不怪你。”刘满仓拍了拍他的肩,“如今这世道,做学问难,办学更难。但只要我们小心些,总能把书院办下去。”
\n
往后的日子,刘满仓越发谨慎。他让沈清和把教材里敏感的句子都删了,还亲自审查每一篇课文。可他心里清楚,这样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就像缺了一角的月亮。有回他给学生讲课,讲起“先天下之忧而忧”,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这话要是被人听见,又得惹麻烦。
\n
好在,甘泉的经济渐渐好了起来。水利修通后,粮食收成翻了倍,刘满仓又鼓励百姓种红枣、养牛羊,还在县城里开了集市,让商人来收购特产。他减免了商户的赋税,又修了通往延安府的道路,方便货物运输。不到两年,甘泉县从一个穷县变成了延安府的富县,逃荒的百姓回来了,甚至有外县的人来这里定居。
\n
有回雍正皇帝派来的御史巡视陕甘,到甘泉时,见街道整洁,百姓安居乐业,书院里书声琅琅,不由得惊叹:“没想到西北竟有这样的县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