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雍正四年孟夏,陕西甘泉县的洛河刚褪去春汛的浊浪,新到任的知县刘满仓便带着两个随从,踩着河滩里没踝的湿泥往上游走。他身上那件八品鹭鸶补服沾了不少黄土,方脸膛被日头晒得泛红,唯有一双眼睛亮得像洛河深处的水,盯着沿岸龟裂的田垄出神。
\n
“大人,前头就是张家洼,去年遭了旱,地里的糜子收不上三成,好些人家都逃荒去了。”随从李贵喘着气跟上,指着远处几座塌了半边的土窑。刘满仓没应声,蹲下身捻起一撮土——土块硬得能硌牙,手指搓了半天,只落下几粒细沙。他忽然想起离京时,张廷玉大人拉着他的手说:“甘泉虽小,却是陕甘要道,你是二甲进士出身,别只顾着舞文弄墨,得先让百姓有口饭吃。”
\n
这话他记在心里。三日前到县衙接印,前任知县留下的账册上,除了亏空的两千两税银,便是密密麻麻的“民逃田荒”记录。大堂外的鼓楼上,野草都长到了瓦檐,几个衙役缩在廊下晒暖,见了新知县竟只抬了抬眼皮。刘满仓没发作,只叫人把账册搬到后衙,当夜就着油灯翻到了鸡叫。
\n
第二日一早,他便带着衙役去丈量河道。甘泉县依洛河而建,可上游的水都被沿岸的地主拦进了私渠,下游的百姓只能望着干裂的田地哭。刘满仓先找了最大的地主王敬山——这人是前明秀才,如今占着洛河上游三成的水,见了知县倒也客气,端出的茶却只倒了半盏。
\n
“刘大人初来乍到,怕是不知甘泉的规矩。”王敬山捻着山羊胡,“这洛河的水,向来是‘先占先得’,我王家祖上就修了渠,总不能让我拆了给旁人浇地?”
\n
刘满仓放下茶碗,指了指窗外:“王老先生,昨儿我见你家佃户李老三的媳妇,抱着饿得哭不出声的娃娃去挖野菜,你瞧见了吗?”
\n
王敬山脸色一沉:“天灾***,非我所能控。”
\n
“可水不是天灾。”刘满仓从袖里掏出账册,“你家渠占了河道三成,却只缴了一成的水利税,这账,咱们得算清楚。”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