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
时间一长,李钰觉得翰林院的这些同僚,也不是自己想的那样清贵文人。
反而和府学里的那些士子也差不多。
时光荏苒,李钰在翰林院修撰的位置上,已安然度过了两月。
这段日子,他每日埋首典籍,将分派下来的文书差事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誊录的文稿字迹工整清晰,校勘的典籍鲜有错漏。
偶尔发表些见解,也颇能切中要害,显露出扎实的功底和超越年龄的沉稳。
这份勤勉与能力,自然落在了上司眼中。
这日清晨,翰林院掌院学士亲自来巡视。
众人皆起身肃立。
掌院学士走过一张张书案,偶尔拿起几份文稿翻阅,或询问几句。
行至李钰案前时,他停下脚步,目光落在李钰刚刚整理好的一摞《前朝会要》补遗稿件上。
他随手拿起一份,仔细看了片刻。
见条目清晰,考据严谨,注释得当,不由微微颔首。
他又抬眼看了看眼前这位少年状元。
见他身姿挺拔,目光清正,并无半分少年得志的轻狂。
反而在这清冷衙门里沉静如水,心中更是添了几分赞许。
心中想起了李钰的殿试文章,掌院学士孔维宁也是十三名读卷官之一。
他虽然是中立官员,但也不想得罪次辅,便昧着良心给李钰的文章画了尖。
好在皇帝依然点了李钰做状元,让他心里的内疚轻了很多。
皇帝赐了李钰宅院,孔维宁自然也知道。
知道皇帝很看重李钰,但孔维宁觉得李钰成了大景第一个三元公。
一定是恃才傲物,年少轻狂。
毕竟在大殿上敢怼温知行的可没有几个。
更何况那时的李钰还只是个举人而已。
既然皇帝看重,孔维宁便想着磨磨李钰的性子。
于是将他丢在衙房内不管不问。
今日心血来潮想要看看李钰表现如何,便先喊来王侍学询问。
王侍学说李钰和同僚相处融洽,且工作认真仔细。
并没有目中无人的傲慢,相反稳重内敛,做事妥当。
听到这评价,孔维宁便准备自己来看看。
这一见,果然很满意。
“李修撰。”
掌院学士放下文稿,声音平和却带着一丝嘉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