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午时,李钰刚起身,对面书案一位姓周的老修撰,忍不住问道:
“李修撰,每日此时便外出,可是有要紧事?”
李钰停下脚步,客气地拱手笑道:“周前辈,并无甚要紧事。
只是……晚辈肠胃弱些,光禄寺的饭菜,实在有些难以消受,想去外间寻些吃食。”
他这话声音不大,但由于房间内太安静,还是被其他人听了去。
于是神色各异。
有几个年轻的编修瞅了瞅李钰身上那件明显料子精良不少的青色公服,眼中不由得流露出羡慕之色。
翰林官清贵是清贵,但俸禄着实微薄。
尤其是这些低阶翰林,大多出身寒门。
又要维持京官体面,又要养活家人,生活往往捉襟见肘。
虽然也抱怨光禄寺的饭菜难吃,但有免费的午餐吃不错了,哪有余钱天天下馆子?
而且李钰身上的官服比他们的都好。
显然是花高价钱买的,这就是自己在京城有房的好处啊。
不用交房租,不过状元公本身应该也很有钱吧。
每月8两银子,可不够天天下馆子的。
周修撰愣了一下,随即了然,苦笑一声,他还以为李钰是有什么事。
没有想到是出去吃饭。
另一位庶吉士赵文廷,凑近低声道:“李兄,外头哪家馆子经济实惠些?
不瞒你说,那光禄寺的饭菜,我也快吃吐了,只是……”
他讪讪地笑了笑,没好意思说是囊中羞涩。
李钰心知肚明,便笑道:“赵兄若是不嫌,改日我作东,咱们一同去试试?
我知道附近有家小馆,羊肉做得极嫩,价钱也还公道。”
赵文廷闻,脸上顿时放出光来,连连点头:“那敢情好!先谢过李兄了!”
自此,李钰每日午间外出用餐,便成了翰林院一景。
有时是一人,有时和苏墨白一起。
同僚们从最初的惊讶、好奇,到后来的习以为常,甚至隐隐有些期待。
有时李钰回来,会顺手给同僚带些刚出炉的芝麻烧饼或者一包五香花生米,要么就是一包卤肉。
虽是小惠,却也让这清苦的翰林院午后,多了几分暖意和烟火气。
当然,也有人背后议论,说新科状元到底是家底丰厚,不懂得勤俭。
但更多人是羡慕,恨不得也去李钰的房间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