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陲;与房玄龄,多问西州政令如何与中书省总体方略协调,避免朝令夕改。只谈‘事’,不谈‘忠’。让他们通过办理具体事务,来体现自身价值,而非通过表忠心就能获得您的特殊信重。”
\n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李逸尘目光灼灼。
\n
“在所有议论的结尾,无论他们意见如何,殿下必须做出自己的‘权衡’与‘裁断’!哪怕这个裁断,只是三日后给予答复,或者‘诸卿之议各有道理,然殿下以为,可先侧重于水利与分置,徙民之数容后再议’。您必须给出一个明确的、由您发出的决断!”
\n
李承乾紧张地咽了口唾沫。
\n
“若……若孤的裁断,与他们意见相左呢?尤其是舅父……”
\n
“那正是考验,也是机缘!”李逸尘声音低沉的说道。
\n
“殿下,您要让他们习惯,习惯由您来做最终裁决。一次小小的意见相左,只要您的理由是基于对国事的权衡,比如您刚才理解的取舍之价与损益之界,而非个人好恶,并且态度坚定而平和,不会引发剧烈反弹。相反,这会极大地强化您储君的威权形象。他们会意识到,这位太子,有主见,不易操控。这份认知,比您说一万句谦卑的好话都管用!”
\n
李承乾沉默了,他需要时间消化这极具冲击力的方略。
\n
这完全颠覆了他以往对于如何结交权臣的认知。
\n
他到底是在儒家经典教育下长大的。
\n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眼神都开始清明了。
\n
“明日,舅父他们来时,孤知道该如何做了。不卑不亢,掌控议论,独断裁决。”
\n
李逸尘直起身,看到李承乾眼中那份迷茫和恐惧逐渐被一种冷静的决意所取代,心中稍稍安定。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